|
|
 |
內蒙古資源狀況 |
 |
[氣候資源]以風能資源為代表,大部分地區年平均風速3-4米/秒,年大風日數,東部各盟20~40天,西部各盟40~60天,冬春季節大風日數占60%左右,是發展風力發電的優良地區。
[水資源]內蒙古自治區水資源總量為508.85億立方米。其中河川徑流量為370.96億立方米,地下水資源量為137.89億立方米,地表徑流量的90.4%集中在東部四盟市。內蒙古現有大小水庫472座,總庫容59.42億立方米,有效灌溉面積18.51萬公頃。
[土地資源] 全區共有可利用耕地549.14萬公頃,人均耕地面積0.24公頃,居全國第一,是全國人均耕地的3倍。富饒美麗的河套、土默川、遼河和松嫩平原,有"谷倉"和"塞外米糧川"之稱,不僅是內蒙古主要糧食和經濟作物產區,也是國家農業開發的重點地區。
[草場資源] 本區草場面積居全國五大牧場之首。東起大興安嶺山地,西至居延海廣袤無垠的草原東西綿延2000多公里,總面積達8700公頃,其中可利用草場面積6800萬公頃,占全國可利用草場面積1/5以上。呼倫貝爾、錫林郭勒、科爾沁、烏蘭察布、鄂爾多斯和烏拉特是全國著名草原,孕育出豐富多樣的畜種資源,著名的三河牛、三河馬、草原紅牛、烏珠穆沁肥尾羊、敖漢細毛羊、內蒙古細毛羊、阿爾巴斯白山羊、阿拉善駝等優良品種,在區內外聞名遐邇。
[森林資源]森林面積居全國之冠。以內蒙古東部被譽為"祖國綠色寶庫"的大興安嶺為主的森林面積達1407萬公頃,占全國森林面積的1/9,林木蓄積量11.2億立方米,占全國總蓄積量的12%,優良用材品種有:興安落葉松、紅松、樟松、油松、白樺、水曲柳等是國家重要的林業生產基地。
[礦產資源] 已探明礦種92種,其中稀土資源保有儲量達8460萬噸,占全國的97%;全區煤炭資源僅次于山西,居全國第二,儲量在100億噸以上、適宜露天開采的特大型煤田有五處,其中準格爾、霍林河為最;鈮、天然堿儲量居全國之首;另外還有鋅、瑪瑙、鑄型砂、鐵釩土等62種礦產儲量居全國前十位。
[旅游資源] 內蒙古是個絢麗多姿、極富傳奇色彩的地方,草原、古跡、沙漠、湖泊、森林、民俗"六大奇觀"構成了獨特的旅游勝景,別具北國風采,塞外情韻。
內蒙古草原。
內蒙古草原遼闊、富饒而美麗,尤其在涼爽宜人的夏秋季節,塞外草原更添風采神韻,藍天白云,無涯的芳草中蒙古包點點,牧歌聲聲,羊群好像白云在茫茫綠海中輕飄慢移,旅游者身臨其境,定會舒展身肢,逍遙物外,情蕩神馳。沙漠、綠洲、湖泊、溫泉、礦泉、駝鈴構成獨特的自然風光!
大興安嶺林區。
大興安嶺林區是我國最大的原始林區,群峰林立,山巒疊翠,溪水繚繞,是北國少有的風景區。密林深處有各種植物和動物,是天然的森林公園。
阿爾山溫泉。
位于興安盟境內,約1平方公里的范圍內有大大小小48個水溫高低不同的泉眼。溫度最高可達52℃,最低只有1.5℃。獨特的自然環境,吸引了大批的旅游者。
浩瀚的沙漠。
內蒙古境內有四大沙漠和三大沙地。其中位于鄂爾多斯市達拉特旗境內的庫布其響沙,寬約60米,高約40米,游人從沙丘頂端向下滑,耳邊便響起汽車行駛時發出的轟鳴聲。
豐富多彩的民族文化,絢麗多姿的風土人情。
內蒙古素有"歌舞之鄉"的美稱。蒙古歌舞是世界文化藝術寶庫中的燦爛明珠,賽馬、摔跤、射箭被稱為蒙古族的"男兒三藝",蜚聲中外,傳統的那達慕大會常常把到草原旅游的中外游客,帶進濃烈的興趣之中。
文物古跡。
呼和浩特的五塔寺、大召、昭君墓、席力圖召、烏素圖召、白塔、包頭市的五當召,美岱召,伊金霍洛旗的成吉思汗陵,巴彥浩特市的延福寺,赤峰市的遼上京、遼中京、大明塔,鄂倫春的嘎仙洞等等,都各具特色。
|
|
|
 |
|